財政部說空屋難認定 不課空屋稅 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民眾認為房價高,都是因為很多人囤房居奇,建議要課空屋稅,而且是高空屋稅逼出空屋,藉以平抑房價,但是日前被財政部打臉了,理由是「空屋認定困難」。但真是這樣嗎?會不會是選舉到了,很多政策與理想都跟著轉彎,才是那背後說不出的真相吧!


5月中旬有民眾在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建議課徵空屋稅,且稅率要「有感」,一個家庭如果有1間以上的空置房屋,應該要課稅,稅率訂為房價的20%30%,以緩解高空屋率及高房價情形。提案很快就成案,財政部也依法在2個月內作出了回應,答案是不可行!


財政部官方說法,「空屋」定義及認定困難,例如偏鄉、老舊房屋、無租屋市場需求地區等非自願性空置情形,是否屬空屋稅加重課稅對象,均須加以考量;若以水電使用量作為空屋判定標準,屋主為規避課稅,恐造成水電之浪費。財政部的建議方案,就是把球踢給最怕縣市議會的地方政府。


台灣每10戶房子有一戶空屋


好吧!讓我們先來看看台灣空屋有多嚴重。根據內政部定期發布的「低度及待售住宅」研究調查顯示,最新資料截至2017年底,全國低度使用(用電)住宅數為864,835戶,佔全國住宅戶數比例為10.12%,這也就是房屋市場上大家常常加以引用並認定的空屋數及空屋率,雖然數量及比率比前一年度都有減少,但高達86戶空屋及每10戶有一戶空置的現象仍然十分驚人。


這或許就是有民眾會提出要課空屋稅的背景值,加上看到市場空屋那麼多,房價卻又無感降價,更讓市井小民覺得憤憤難平。事實上在這個公民提案之前,台北市政府也因東區空店太多,一度也提議要課空屋稅,因此不管官或民似乎都覺得該祭出空屋稅來逼出空屋。只是兩者結果都一樣,不是被財政部「搓掉」,就是被狠狠的打回票。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來看看別人是怎麼做的?同時看看市場的反應又是如何?


加拿大溫哥華率先課空屋稅


據了解,目前全世界真正課空屋稅的應該只有加拿大溫哥華一地,由於市場投機炒作太過於嚴重,2017 年溫哥華市長 Kennedy Stewart宣布,對一年內空置超過六個月的房屋徵收 1% 的空屋稅,結果在一年內空屋就下降了15%,或許有人認為1% 的空屋稅對有錢人而言,簡直就是九牛一毛,這位「勇敢的」市長還打算加重空屋稅呢,同樣投資客猖獗的另一大城多倫多,也在考慮要不要開徵空屋稅。


我們的近鄰日本,同樣飽受高空屋之苦,根據日本政府總務省最新調查顯示,2018年全日本空屋數達846萬戶,占住宅總數13.6%,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日本用差別稅制逼出空屋


日本政府擔心少子高齡化、高空屋率的情況持續惡化,形成治安死角、破壞社區景觀,20165月實施特別條例,對特定空屋開刀,希望屋主把用不到的空屋處分掉。


原本土地上有建物可享受固定資產稅優惠稅率,但是若被指定為符合傾倒損壞的危樓、髒亂、破壞周邊景觀等條件的「空屋」,優惠就取消,因而可能要多繳5倍的稅,屋主的持有成本隨之大增,這是另一種形式的空屋稅。隨後市場上及媒體就大肆報導,在靜岡縣有44年的獨棟老房子,標價1日圓拋售的奇特現象,因為該房子已經不是資產,而是沉重的負債了。


從以上國外的案例來看,空屋稅確實可行,並不是不能課,而且確實可以達到迫使空屋釋出的目的,若強度夠大,也絕對能夠達到平抑房價或是壓低房價的效果。關鍵就在於政府要不要做,當然政府可能還是會抬出「空屋認定困難」這大帽子。


空屋認定沒有想像中複雜


明人不說假話,關於「空屋認定」這個問題,確實是很複雜,也很難認定,但最早敢提出開徵空屋稅的台北市政府一定有解方,長期調查並定期發布「低度及待售住宅」研究的內政部也一定有答案。只是明年大選當前,只好來個「水仙不開花」,否則加拿大溫哥華是怎麼課空屋稅的?


這裡還是要提醒一下,很多政策並不是不能推動,只看政府有沒有心,很多政治轉型正義的大難題,政府都可以大刀闊斧的順利的完成,但是事關庶民居住正義的作為,卻是屢屢的轉彎,怪不得在看到空屋稅的命運後,有名嘴在媒體上、網路上大聲疾呼「居住正義已死」!


最後,空屋真的很複雜難認定嗎?看看上述有846萬戶空屋的日本,他們可以從中理出,347萬戶是屬於長期無人使用及預定拆除的住宅;431萬戶打算用來出租;準備拿來出售的空屋有29萬戶。另外平時沒人住,但週末用來度假、加班回不了家時用來過夜的「次要住宅」,則有38萬戶。看看人家,是如何做到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