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是未來台灣房市最大殺手?


少子化已是個不爭的事實,在國人高逾八成的住宅自有率,未來新增的住宅需求勢必會越來越弱,如果建築業者再持續大舉推出新建案,這些房子要賣給誰呢?看來房市前景讓人樂觀不起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站在供給方,建商當然是不斷不斷的蓋房子,才能夠創造更多的收益,讓公司可以持續經營下去。但是面對著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社會趨勢,住宅市場上自然成長的需求會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而減弱,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推估,到2025年人口到達高點之後,台灣人口就將逐年減少,進入人口負成長的狀態。

從少子化的角度來看,對照全國約86%的住宅自有率,未來保守估算至少有七成左右的家庭會有一戶房子留給唯一的子女,這樣的市況確實讓人為未來的房市擔心,因為沒有足夠的新需求,一旦建商還是一味的蓋房子,這樣的房市即使不泡沫化,也可能創造更高的空屋賣壓,讓人不得不杞人憂天起來。

但是台灣房市真的這麼讓人悲觀嗎?恐怕未必呢!從人口多寡看房市需求強弱,事實上很容易就落入以管窺天的謬誤當中,因為房市的需求並不是只有人口增長單一因素,還有為數可觀的換屋需求以及投資的需求呢。

就以市場需求最強的台北市來看,屋齡31年以上的老房子就占了51%,這些老房子居家環境及居住品質相對不佳,都有都市更新的必要,但近幾年都更又是牛步化,所以市場上一直存在著一股換屋提升居住品質的潛在需求,特別是很多老年人已經無力再爬上三、四、五樓的公寓房子,這些房子未來即使留給子女,喜新厭舊心理還是會超過所謂的戀地情節。

從市場上的購屋行為來分析,賣掉北市老舊公寓,住進新北市新大樓早已成一股潮流趨勢,特別是在台北市房價持續創新高的情況下,這種跨境換屋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況且換屋的動作比較不受景氣好壞的影響,景氣好,舊房子賣價高,容易換到新房子,景氣差,買入的新房子負擔也較輕。

何況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濃厚,將房地產當成投資工具的情形較外國人強,因此只要有能力除了自住的房子之外,都會再額外置產,或是當包租公賺取穩定的租金收入,或是等待房產增值賺取可觀的價差。根據財政部統計,國人名下擁有三戶以上房子的就高達66萬人,多少就是反映出這樣的心理,這樣的投資需求,在景氣好的時候更是強勁,這波房市的大多頭,投資需求就是其中很大的支撐力量之一,即使景氣低迷的時候,抱著房子出租,更是很多保守型民眾資金的避風港。

所以不要再跟著市場上一些只見其一不見其二的人士人云亦云了,人口只是影響房市需求的因素之一,不要忽略市場上還有換屋及投資的需求喔!

留言

匿名表示…
請問 我有房子出租 但房客的朋友在屋內心肺衰竭死亡 房客有沒有法律責任? 我以後房子出售是否需要告知買方有此一事件發生? 謝謝
匿名表示…
若投資面來看,房價過高導致租金報酬率過低,已經不適合投資了,老師怎麼說?
匿名表示…
3年了,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