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恐將步入奢侈稅的後塵


在「雙張會」後,財政部迅速的祭出市場上所謂的「囤房稅」,大幅調高非自用房屋稅到3.6%,希望來抑制市場上的囤積炒作,但這樣的思維模式會不會太過於一廂情願,會不會再度落入奢侈稅一樣的困境,實際上是雷聲大,雨點小,房價仍然不動如山!

日前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與財政部長張盛和高調的進行了一場見面會,媒體上都以「雙張會」稱之,會中達成五大共識,也就是被解讀為抑制房價的五大良方,其中最受媒體及市場矚目的就是第一帖藥方「囤房稅」,也就是大幅拉大非自用住宅的房屋稅率到3.6%,與目前普遍只課1.2%比較多出三倍,而且迅速的通過立法院完成修法動作。

政府政策上的思維是,藉由持有稅之一的房屋稅負擔拉高,迫使多資產族群將手頭的房屋釋出,市場供給放大之後,房價要持續上漲的力道就減弱了,甚至可能會往下做修正,但這明顯的是見樹不見林的偏方,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就持有成本拉高一事並不見得與房屋釋出畫上等號,房屋釋出也不見得與房價受抑制畫等號。再者,就絕對值來看,非自用住宅房屋稅從最低1.2%,拉高到最高3.6%,數字確實成長很驚人,但是對有錢囤房者而言還是猶如九牛一毛。

何況房屋稅是屬於地方稅,之前房屋稅的課稅級距是從1.2%2%,但各縣市政府都是選擇最低的1.2%來課稅,沒有縣市首長願意得罪選民課最高的2%。將來囤房稅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各縣市會選擇最低的稅率1.5%來課,而不是最高稅率3.6%來課囤房稅,其效應當更會大打折扣。

事實上,我國現行房地產的持有稅偏低,問題點並不在稅率的高低,而是其課稅的稅基太低,有學者就不客氣的批評,財政部祭出的囤房稅是一種打假球的行徑,只是做做表面工夫罷了,在現行房屋稅偏離市價太多的基礎上去調整稅率,簡直就如隔靴搔癢一般。

更好笑的是,財政部所擬的自用住宅戶數竟然是以三戶為上限,因為財政部長名下恰巧有三戶房子,因此讓媒體笑稱這是「張盛和條款」,立委更譏這樣的標準太寬鬆,放水動作太明顯。

實務上,政府若是真的要打房、遏止市場炒作,在現行稅制上就有「雙空稅」可以運用,也就是空地稅與空屋稅,空地稅是課徵25倍的地價稅,空屋稅應該比照辦理,這才能讓囤積居奇者在養地、養房上感覺到痛,但這也都是地方稅,課不課在地方。

2011年財政部祭出奢侈稅打房,曾信誓旦旦每年可為國庫進帳150多億元,但是實際狀況是兩年下來還課不到60億元,更糗的是兩年多下來房價不僅沒跌還逆勢持續上漲,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囤房稅是不是也會步入這樣的後塵呢?最後只留下個打房的罵名,但實際成效幾等於零!

留言

匿名表示…
柯p就打臉了...台北市囤房稅最高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