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房市潛藏的泡沫危機


去年二月以前,恐怕沒人相信美國會出現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暴,當時很多人都還在期待更高的房價來臨。八月之前在台灣也沒有人相信,美國的次貸風暴會吹得台股東倒西歪,進而提前冷卻還在熱頭上的國內房市,只是現在還有很多房地產業者仍相信仍期待,台灣房市還會有更美好的未來,姑且不論這樣的期待實不實在,但市場上已潛藏的泡沫危機,卻是令誰都不能不重視的!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是如何產生的,恐怕很多人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實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購屋成本太低、市場資金過盛所導致的結果,前者主要是聯準會(FED)低利率政策所促成的,低利環境讓多數民眾輕鬆跨過購屋門檻,最後連原本沒有購屋能力的族群,也在次級房貸業者的鼓吹及「金援」之下,跳進購屋行列,加上網路泡沫後美國經濟景氣帶動,股市進一步推波助瀾,匯集成一股資金潮,於是形成一幅全美到處都在蓋屋、每人都在買屋的繁榮景象。

當大家都還沉浸在輕鬆買屋、輕鬆賺資本利得(capital gains)、輕鬆再融資(refinance)大舉消費時,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卻悄悄轉向了,從2004年起連連調升利率,房貸當然也隨利率逐漸調升而加重。不過房貸利率由低調高的過程,正是典型的「溫水煮青蛙」效應,剛開始是沒什麼感覺的,一旦來到臨界點,青蛙就死了,次貸風暴就是美國房市「青蛙死了」的景象,也宣告美國這波房市泡沫正式破滅!

反觀台灣房市,從2003年SARS過後強勁復甦,迄今已超過四年,儘管國內沒有美國的次級房貸產品、儘管仍有很多地方房價續創新高、儘管有業者仍然此地無銀三百兩的鄭重宣告買氣還在、景氣依舊,但是市場上有些跡象已在告訴我們,美國的殷鑒不遠,台灣仍要留意房市潛藏的泡沫危機!

這波台灣房市復甦,基本上是拜「三低」之賜,也就是低房價、低利率及低稅率三足鼎立所拱起的房市榮景,其中低利率更是撐起房市一片天的關鍵力量,這與美國一樣。只是三低當中低房價已經不在,各地房價都已有相當漲幅,甚至不少區域房價都已突破前波景氣高點,這在萬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的此際,更凸顯房價漲幅過大,薪資所得跟不上房價漲幅,是關係到民眾跨不跨得過購屋第一個門檻---自備款的現實問題。

至於低稅率的土增稅減半政策,早已在2005年2月完成階段性任務,明顯的三低現在只剩低利率一項,但從2004年10 月央行也跟隨美國聯準會的腳步,開始緩步調升利率,所幸到現在調升幅度還不大,只是獨木要撐大局,總會較辛苦的,更何況還有「溫水青蛙」效應在後頭!

在市場面,去年第二季旺季不旺,已經初現警訊,第四季業者最期待的年終獎金行情,更出人意料的草草結束,不論是中古屋或預售屋,銷售期都拉長了,議價空間變大了,更糟糕的是,預售案量就如高速行駛的列車停不下來,仍將不斷的在市場上釋出,房仲店頭也一家一家的開,但殘酷的需求數字卻是不增反減,市場的信心指數更跌到比SARS時還要低。

根據官方統計推估,去年全台房屋買賣移轉件數約41.7萬件,較2006年的45萬件衰退了近7.4%,雖然衰退幅度還不到一成,但卻是2002年以來市場首見的負成長。「僧多粥少」的窘境已經浮現,更不用說業者還要承受日漸高漲的營建成本或是店租壓力。

當然股市跌跌不休的後遺症也陸續在房市顯現,1987~1990年台股大漲所產生之財富效應,帶動房市景氣達巔峰的股房雙旺景象,讓人印象深刻。去年八月之前,台灣房市在第二季旺季不旺之後,整個市場都在期盼股市萬點的帶動行情,希望股房雙旺的戲碼能再重演,奈何天不從人願。

台股兩度挑戰萬點不成之後連番下殺,讓很多投資人措手不及,越套越深,原本計畫年底前要獲利出場購屋者,夢碎了;原本事業周轉的資金被股市卡住了,要變賣房產來因應;最慘的是,不少「聰明的」理財高手借理財型房貸,在「築巢」的同時再將資金借出投資股市,但如今也都住進「套房」。這些股市下跌的後遺症,不是直接衝擊市場需求,就是增加市場賣壓,還可能間接引發金融危機,這正是類似這次美國次級房貸的風險。

從總體經濟面、從供需面、從景氣循環面來看,台灣這波房市榮景已經達到滿足點,照理應該做休息或調整了。畢竟在古今中外沒有不凋之花、沒有長生之果,產業脈動也是一樣,有漲就有跌,不可能只漲不跌,日本土地只漲不跌的神話,讓日本人飽嚐了近二十年的低迷苦果,2000年來漲多的英美房市,現在也都在進行強勢的修正,道理都是一樣的。

台灣房市因為還有一個大利多還未實現,大家都在等待三通的號角吹響,所以真要全面做修正的機會還不大,只是目前市場上潛藏的泡沫及風險,仍不能輕忽,業者及民眾都要更加小心謹慎,才不會成為景氣突然下滑巨輪下的受害者!

當去年七月底之前內外資及全體股民都齊喊萬點時,能斷然下車的人,證明是股市最聰明的人;當今年眾人皆醉於三通大利多來臨時,面對房市是要向前衝?還是勇敢退場?就看你的智慧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