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四頭上的公社 vs.長城腳下的公社


之所以用這樣的標題,主要聯想是來自「長城腳下的公社」,而且有人要在台灣核四廠的邊上蓋一座台灣版的「長城腳下的公社」,不管業者會是怎麼為其命名,但我第一直覺它將會是一座蓋在核四山頭上的建築,所以姑稱之為「核四頭上的公社」吧!

第一次看到「長城腳下的公社」(Commune by the Great Wall),建築群,是在中天的「文茜小妹大」的節目裡,我想跟很多人一樣,第一感覺除了「驚豔」,還是「驚豔」。

驚豔的是保守封建的中國,竟然有如此大膽的建築創作;驚豔的是如此超現代的建築,竟然就擺在悠悠歷史長城的腳下,時間的衝突、空間的對比,真叫人不知是身在尋秦的驛站,還是落入外太空的魔法小屋?若你還無緣一識「長城腳下的公社」,不妨進入其官網(http://www.communebythegreatwall.com/)去瞧瞧!

當然,在此同時國內建築界及媒體應該感到慚愧,慚愧的是業者目光短淺,長期以來都只注意到台灣房地產市場之發展,只知千篇一律將容積用滿的台灣建築業界,就有如如河伯、如井蛙一般,不知外界之大、天地之美,加上國內媒體過於弱智,因此2002年就已經公開的「長城腳下的公社」,遲至2007年才讓國內人士一窺堂奧。

「長城腳下的公社」是北京地產大亨、冒險家潘石屹的成名作,目前潘石屹是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據說其身價超過台幣一千億,四月下旬曾與所謂的「中國富豪團」到台灣訪問,並捲起一陣中國地產商可能到台投資的旋風,順勢將總統大選後的台灣房市炒熱到最高點。

2001年潘石屹找來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張永和擔任策展人,邀請了十二位亞洲知名建築師,在北京北方山區水關長城附近八平方公里的山坡上,由每一人依據個人理念設計一棟獨特的建築,原來稱此集體創作為「建築師的走廊」,就是現在名聞中外的「長城腳下的公社」。

可能是建築設計太過前衛,也可能是地處偏遠,這第一期的十二件作品一件也賣不掉,但無心插柳,「長城腳下的公社」在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卻獲得「建築藝術推動獎」,迅速打響該案及潘石屹的名號,也讓他隨後推出的房地產建案大獲市場的喜愛,頻頻創下銷售佳績。

後來「長城腳下的公社」又開發第二期共四十八幢別墅,現在整個建案委由凱賓斯基飯店(Kempinski Hotels)管理經營,已經轉型成風格獨具的國際級酒店,每年慕名前往住宿、參觀的人潮不斷。

「長城腳下的公社」基本資料
地理位置: 北京北部山區「水關長城」附近 佔地面積: 8平方公里
總體規劃: 嚴迅奇(香港)
景觀設計: 艾未未(中國)
建築面積: 32600平方公尺
一期建設(核桃溝): 11幢別墅、1幢俱樂部 二期建設(石頭溝): 48幢別墅
俱樂部: 總建築面積4109平方公尺;內部設有遊泳館、西餐廳、酒吧、10個院落式餐廳,小型電影院、畫廊、兒童遊樂、禮品商店別墅建築面積(平方公尺):最小330,最大700,主力為500 建築師及作品名稱:
張永和(中國)---土宅安東(中國)---紅房子
崔愷(中國)---三號別墅
簡學義(台灣)---飛機場嚴迅奇(香港)---怪院子
張智強(香港)---手提箱堪尼卡(泰國)---大通鋪
陳家毅(新加坡)---雙兄弟
古谷誠章(日本)---森林小屋
隈研吾(日本)---竹屋
坂茂(日本)---家俱屋
承孝相(韓國)---公社俱樂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