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帝寶不是豪宅!?

帝寶不是豪宅!這是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一月七日在一場座談會上所說的話,此話一出,不僅帝寶168戶「好野人」不會認同,恐怕全國760多萬戶買不起帝寶的家庭也很難以苟同,因為帝寶不是豪宅,所以不用課豪宅稅,那七月一日起台北市要課的豪宅稅對象是誰?其公平性、其正義性恐怕還沒課到稅,就先引發市場的多方質疑!


去年五都市長選舉前,由於高房價成為十大民怨之首,台北市豪宅預售個案頻創天價更是成為眾矢之的,市場咸認為台北市豪宅是帶動各地房價飆漲的始作俑者。因此台北市長郝龍斌第一個跳出來呼應中央政府打房政策,宣布台北市自今年七月一日起將率先課徵豪宅稅,希望藉此壓壓豪宅市場的氣燄,也稍稍降低高漲的民怨,但要課豪宅稅第一個面臨的技術難題,是豪宅的定義是什麼?

用什麼標準來認定豪宅呢?

要用什麼標準來認定何種房子是豪宅呢?如果標準不出來,後續課稅的動作都是多餘的。2004年有報紙媒體評選台北10大豪宅,是以房屋總價及市場知名度為評選標準;2008年另有知名財經雜誌邀請專家評選出「新10大豪宅風雲榜」,其標準是豪宅坪數80坪以上、總價6千萬以上,而且必須符合:特殊地段(景觀)優勢、知名度與指名度名列前矛、頂級建材、避震設計、24小時保全管理、頂級服務等等條件,才算得上是豪宅。

但這些畢竟是媒體或是市場上的認定標準,官方的標準是什麼呢,據了解,台北市都市發展局花了很大的功夫,經逐棟認定具有以下8項標準者,視為豪宅,將課豪宅稅:1.獨棟建築:單一建築,突顯豪華。2.外觀豪華:建材高級。3.地段絕佳:環境幽雅,交通便利。4.觀景甚好:林蔭公園,山景河岸。5.每層戶少:採光良好,少受干擾。6.戶戶車位:車位數多,基本配備。7.保全嚴密:監視系統、安全無虞。8.管理週全:專人負責、清潔維護。總計全市有370棟豪宅,約9850戶要被課徵豪宅稅。

顯然的,市政府不是以總價高低,也不是以坪數大小來定義豪宅,如此一來,就如財政部政次張盛和所說,帝寶不是獨棟建築(帝寶共有六棟建物),第一條就不符合,所以不會被課豪宅稅。

當初郝龍斌宣布要課豪宅稅時,房仲業者就曾以帝寶為例做試算,以其最小單位住戶現在每年要繳房屋稅約10萬元,如改課豪宅稅最多可能要多繳20萬元,對帝寶住戶如頂新魏家、郭台銘、連戰、何麗玲等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但對小老百姓來說可是一筆大數目,這或許可稍微平復小老百姓的相對貧窮感。

如果帝寶不用課豪宅稅,未免誤會大了


但如果連帝寶都不用課豪宅稅,這未免誤會大了,未免太扯了!現在在台灣也許不是婦孺皆知,但帝寶儼然成為豪宅的代名詞,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2010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經理人峰會」評審出的2010「亞洲10大超級豪宅」中,帝寶也赫然在列,排名第9,是台灣百年來唯一一個躍上國際舞臺的豪宅個案,說她是台灣第一豪宅,一點也不為過。現在政府竟然否定帝寶是豪宅,不用課豪宅稅,其他豪宅被課豪宅稅的民眾會心服口服嗎!

這不免讓人回想起三年多前,在一場晶圓大老與媒體大亨間的法庭攻防中,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曾語出驚人的說:「台灣沒有豪宅」,這句話真的顛覆了一般人的想法,一語驚醒大家以往的認知,到底什麼是豪宅?誰有資格稱豪宅?恐怕是政府在課豪宅稅前須再次審視的問題。

如果要票選近三年房市風雲產品,豪宅絕對是名列前茅,主要是反映M型社會下住宅市場的發展趨勢,但在國內也算是名號響噹噹的科技大老卻全盤否定它的存在,這就很值得玩味!

是硬體設備不足嗎?與歐美國家豪宅的標準來比較,台灣的豪宅當然是稱不上真豪宅,看看Discovery旅遊頻道上的世界豪宅介紹,除了氣派的建築外,還要有大片花園、廣場、高爾夫練習場、遊泳池等等配備一應具全,這才稱得上是真豪宅,而且是獨家私人享有,絕不是「公寓式」的豪宅。

以英國知名的愛敦閣(Updown Court)豪宅為例,市價將近1.5億美元,比白金漢宮還要大,擁有103個房間和58英畝的花園及林場。反觀台灣的豪宅當然就相形見拙了!即使是大家公認的最具豪宅條件的陽明山別墅,數千坪就算是「豪」,三、五億就算是貴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呢!更別提市區中樓上還有人住的「帝寶式」豪宅了。

是建築品質水準不夠嗎?近幾年來國內建築業者在豪宅上所下的心力,應該是前所未見的,不論建築規劃、安全、私密、公設、景觀視野等等都是極盡討好金字塔頂端之能事,如果這樣還不能滿足科技大老之需求,那國內建築業者就要好好檢討了!

不過對於市井小民而言,什麼是豪宅卻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讓人看了心動,很想擁有一戶,但是又無能為力,想了會心痛,那就是豪宅;有錢人永遠覺得他的豪宅不夠大、不夠豪,市井小民永遠覺得豪宅遙不可及,這不正是M型社會下的最佳寫照嗎!政府如果想藉課豪宅稅,來試圖彌平M型社會的差距,但卻全然否定帝寶豪宅的地位,何不如學學曹興誠大聲的說:「台灣沒有豪宅」!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