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房地產名稱『一語兩說』---之一

陸客自由行將啟動,不僅旅遊業準備大賺人民幣,房地產業者也都摩拳擦掌準備迎接陸客買樓時代的到來,有的準備簡體版的介紹文宣,、改房屋面積單位為平方米,只是海峽兩岸在房地產這個領域還是有些差異之處恐還不止簡繁體或是面積單位。

雖說海峽兩岸的人民屬同文同種,但由於長時間的地理阻隔,彼此之間很多日常用語、說法都已有所不同,跟房地產市場、樓市有關的用語也有諸多不同之處,這裡就來個兩岸房地產專門用語超級比一比。

◎成屋←→現房

成屋是指已經蓋好的房子,主要是與尚未興建的預售屋做區隔,在台灣它是包括新房子及老房子,都是屬於成屋,不過對於新房子又有另一個名詞叫做新成屋,是指開發商剛完工的新房子,但有些新成屋項目地段不佳,賣了好多年都還沒賣完,都快變成中古屋了,因此市場上戲稱這類房子是「新古屋」!

大陸上則稱已經蓋好的房子為現房,意思是現在存有的房子,與台灣的成屋意思是一樣的,但似乎是更傳神一些。


◎餘屋←→尾房

開發商一個項目公開銷售一段時間後,多多少少會剩下幾套房賣不掉,這些房在台灣稱餘屋,在大陸則稱為尾房,不管是餘屋或是尾房,因為是別人挑過剩下來的,基本條件都是比較差,所以開發商都會以較低的價格來促銷,希望不要留下任何一套餘屋或是尾房。

香港及大陸上對於開發商樓盤蓋到一半,沒有資金再蓋下去倒閉了,對這類房子稱為爛尾樓,在台灣對這類房屋一直沒有個說法,現在也就沿用爛尾樓的說法。

◎陽春屋←→毛胚房

五O、六O年代台灣開發商所蓋的房子大多是只有一個「殼」,沒有任何室內的裝修,俗稱陽春屋,但是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現在的開發商都是提供全裝修的房子,市場已經很少看到所謂的陽春屋了,甚至有些開發商為了提高房屋的賣相,還附全套的裝潢,也就是精裝修了。

在中國大陸建築業的發展大概也是走台灣走過的模式,對於沒有裝修的房子都稱為毛胚房,同樣隨著人民所得的提昇,除了內第二、三級城市還看得到毛胚房外,現在在一線大城市開發商所提供的都是裝修屋。

◎接待中心←→售樓處

開發商取得建築許可執照後,通常會在建築基地上搭建一個臨時的銷售處所,在台灣稱為「接待中心」,高檔的樓盤項目則稱為「接待會所」,在大陸上則稱為售樓處。接待中心裡主要有銷控櫃檯、建築模型、接待桌、樣品屋等,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開發商將鋼筋鋼骨施作、防盜設施、水電配置等硬體設施也都搬到接待中心來,稱為「工學館」,讓一般在建築施工中看不到的一些細節,都用模型讓準購房人看個清楚,以增強購房人的信賴感。

在台灣接待中心正常情況都是搭建在該樓盤的基地上,所以可以實地了解當地的相關生活機能及交通條件。不過,有些樓盤基地較偏遠,或不在主要馬路上,因此開發商會找交通較方便的地方搭接待中心,市場通稱這類接待中心為「外接待」,購房人如果一時不察,可能會誤以為該接待中心即是未來樓盤興建的地方,因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樣品屋←→樣板房

為了讓購房人對未來所購房子有更真切的體會,大多數的預售屋都會在接待中心當中搭建一、兩套樣品屋,也就是大陸上所稱的樣板房。在台灣有些樓盤是採先建後售,所以也會挑幾套戶型做精裝修的樣品屋,讓購房人參考,一般通稱為「實品屋」,購房人如果喜歡該戶型及其裝潢,也可以另外以加價的方式買下該「實品屋」。

在台灣樣品屋因為都是經過精裝修,而且其中又沒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雜物」,所以常常對購房人產生「致命的吸引力」,特別是第一次購房者,更容易做出衝動性的購買。除此之外,樣品屋的空間感也常會誤導購房人做出購房的決定,例如房樑及房柱,一般樣品屋是不會將之呈現出來的,加上精裝修的家具如衣櫥衣櫃等,也都不是按照正常尺寸施作,所以會給購房人一個空間很大的錯覺,等到實際完工交屋後,才發現怎麼正常尺寸的桌椅、衣櫥衣櫃、床鋪等一擺進去,家中就沒有一點迴旋的空間。

◎辦公大樓←→寫字樓

公司企業員工上班的場所,通常是房間的形態,所以在台灣稱之為辦公室,這類型的大樓就稱為辦公大樓,在香港及中國則稱為寫字樓,在電腦還未普及之前,辦公室裡的辦公人員都是拿筆寫字工作的,所以稱為寫字樓倒是很貼近事實的。

在台灣辦公樓的等級區分是跟著歐美的分類方式走的,大致上分為A級、B級與C級,在中國則是以甲級、乙級、丙級做區分的。另外,在台灣A級辦公樓之中有一種更科技化的大樓叫做自動化辦公大樓,在中國則稱為智能化寫字樓。

<未完待續>

留言

地產寫道…
你的blog讚喔~~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