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房地產名稱『一語兩說』---之二

◎店面←→商鋪(門面房)

開店做生意,是從古至今都存在的一種商業行為,好的店就像是下金蛋的金雞母一樣,持續為店家創造財富,因此兩岸之間都有一種類似的說法:「一店旺三代」、「一鋪養三代」,由這類俗語中也可看出來,海峽兩地對店的說法是不一樣的,台灣就叫店面,中國則稱為商鋪,或是叫做門面房。

◎商務出租住宅←→酒店式公寓

越國際化的城市,國際人士的來往就越頻繁,因此就衍生出一種為滿足這類國際商務人士短時期住的需求,在國際上稱這類住的產品為serviced apartment,在台灣把它翻譯成商務出租住宅,在中國及香港則叫做酒店式公寓,這類產品擁有一般家庭的設施,可以自己開伙,但又有酒店式的服務,所以廣受國際商務人士的歡迎。

◎套房←→ 一居、小戶型

在台灣都會地區也是寸土寸金,要打拼賺錢擁有一戶屬於自己的房子也是不容易,因此面積小、設施完備的小戶型住宅,便成為經濟能力有限者購房的優先選擇,這種擁有一個房間、一套衛生間、一個小客廳的房子在台灣叫做套房,在中國則叫一居,住在這類的產品裡,就是很典型電視劇「蝸居」的生活。

◎房屋貸款←→按揭

大部分的台灣人購房還是要跟銀行借錢的,所以就拿房產為抵押品跟銀行借錢購房,銀行根據該房產的估值及購房人的信用狀況,決定借幾成的金額給購房人,購房人則每個月按照與銀行的約定繳交本金及利息,這種商業行為就叫做房屋貸款。

「按揭」一詞源於香港,是英語mortgage的廣東話諧音。跟台灣一樣,地產開發公司在售房時,就會在售房廣告標明「提供×成按揭」,意思即是銀行可以提供給購房者的貸款比例,如「七成」就是可以提供房價70%的貸款。

近幾年來台灣金融業者資金都十分寬鬆,所以銀行業者行非常樂意將錢借貸給購房人,而且房貸的成數都很高,正常情況下購房人都可拿到八成甚至是八成五的房貸。由於跟銀行借錢購房太容易,因此也引發台灣樓市的過度炒作,為了抑制市場的炒房,台灣中央銀行從2010年六月下旬開始限縮台北市及部分新北市的地區,購房人第二套購房房貸不可超過七成,房貸利率也比一般房貸高一些。

◎頭期款←→首付

不管是房屋貸款或是按揭,都不可能百分之百跟銀行借款,自己不用出任何一毛錢,以上述的例子,銀行提供房價70%的貸款,若是房價100萬人民幣,購房人就得自行籌措30萬的款項,這筆款項在台灣叫頭期款或是自備款,在中國則叫做首付或叫首付款。

◎交屋←→完工入伙

開發商按照施工藍圖及買賣合約,在一定時間內如圖如質興建完成後,就通知購房人辦理相關過戶手續,這個動作在台灣叫做完工交屋。這個名詞及意思跟完工入伙比較接近,入伙一詞也是源於香港,原意是指購房人可以入住開伙。

另外還有一個相關的名詞叫「入伙紙」,這也是香港地區的用語,入伙紙是政府單位所發出的一紙許可證,是一份證明該樓盤物業符合標準的重要文件,證明單位結構安全並適合居住,類似台灣房屋興建完成建築管理單位會驗收後發給使用執照(簡稱使照)的意思一樣,從入伙紙及使照就可判別該樓盤的年齡是多少了!

<未完待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