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市場賣壓日漸沉重,房屋交易量也持續萎縮,但是非常奇怪房價卻是硬生生的撐在高點,甚至有些成屋價格還創新高,一點下修的跡象都沒有,除了資金及利率的因素外,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實價登錄也成了這波房價可能下修的最大路障!
房市景氣好壞,當然要觀察市場價量變化指標,最近很多價量指標都反轉向下,包括代表中古屋市場的房屋買賣移轉件數持續萎縮,年度可能出現33萬件關卡保衛戰;代表預售市場的住展房市風向球續處衰退注意的黃藍燈,北市推案量更創十年來新低紀錄;代表落後指標的法拍屋卻呈現逆勢增長之勢,似乎都在宣告這波房市景氣多頭即將結束。
市場持續低迷,交易量更是大幅萎縮,但是為什麼房價遲遲不見下來呢?讓很多等待房價下跌要進場撿便宜的自住客源十分納悶,很多專家也說:「量先價而行」,今年來市場交易量持續萎縮一段時間,應該是房價要反映下調的時機點了,但是很多地方房價卻還是紋風不動,這是什麼原因呢?
當然這波房市大多頭的支撐力量資金潮及低利環境是關鍵,這兩大支柱如果沒有動搖,房價還是會屹立不搖的。此外,實價登錄也意外的成了捍衛這波房價的禁衛軍,讓這波原本可能下修的房價更形僵固而滑不下來。
實價登錄是我國不動產資訊透明化很重要的里程碑,消費者從此擁有資訊的掌控權,不再唯業者的說法是從,這應該是件好事,形式上對購屋者有利,但在實務上並非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好了,某甲看上一個中古屋物件,屋主開價1200萬,經查附近社區實價登錄行情後,成交價落在840萬到900萬之間,再者,從媒體上得知房屋交易市況低迷,某甲於是開出800萬的價碼希望可以買到這個心儀物件。
可是這時屋主也亮出實價登錄成交行情,主張社區相似物件都已有成交價900萬的登錄紀錄,自己怎麼可能接受某甲800萬偏低的開價呢!結果是某甲就買不到這戶房子,最後這戶房子以950萬被別人買走,某甲只能乾瞪眼。
實價登錄成賣方房價的捍衛者
從這個例子我們就發現,實價登錄成了賣方房價的捍衛者,而且這是個具有公信力的成交資訊,碰到賣方的成交實證與說詞,買方也就招架無力,價格根本殺不下來,一旦有願出高價的競爭者出現,房子就被別人買走了!
這是實價登錄實施以來很多買屋民眾碰到的真實狀況,因此這些民眾心中不免怨嘆,實價登錄是讓資訊透明化了,但它就猶如個兩面刃,買賣雙方都可拿來作為價格談判的工具,當賣方還沒有財務壓力、當市場景氣還沒全面反轉之際,基本上都還是賣方市場,這時實價登錄就是賣方房價的捍衛者,買方根本沒有置喙的餘地。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