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房仲店家數是觀察房市景氣好壞的重要指標,但是你可聽過一種說法?沒有房仲店的地方不宜去買房,更特別的是,另有一說是,房仲店家數太多的地方不宜賣房子!
在疫情之下,2020年國內房市跟股市一樣迭創佳績,房仲家數跟著大舉增加,根據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公會全聯會統計,2020年底全台房仲家數達到6140家,創近5年來新高,等於平均3800人就有一家房仲服務,對於想要買賣屋的民眾而言可說是十分的便利,其密度應該僅次於到處林立的便利商店吧。
房仲店家數有兩極化的現象
只是在如此熱絡的景象之下,房仲家數的分布,明顯的也呈現嚴重「貧富不均」、兩極化的現象,有些地方房仲店是三步一家、五步一店的開,開得是非常密集,甚至形成所謂房仲一條街的情形。然而,在一些市場所謂的「蛋殼區」,甚或是「蛋白區」邊緣,卻是找不到一家房仲店頭,簡直可以說是房仲的沙漠。
當然,這種房仲家數兩極化的現象並不難解讀,房仲業並不是國營事業,不必肩負政策使命,業者在商言商,經過一番市場調查評估後,若此處沒有足夠的房屋交易量,無法養活一家店,進而為業者創造更長遠的獲利,是沒有人會跟金錢過不去的,根據業者的說法,光是開一家店的建置成本就至少要250萬元。
看到這種房仲家數的分布不均的情形,從消費者端來看,你會怎麼解讀呢?最近有聽到一種說法是:沒有房仲店的地方不宜去買房。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為什麼沒房仲開店呢?
因為,沒房仲開店除了表示這地方房屋交易極少之外,某種程度也反映了該地方可能是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生活機能不佳,更或是氣候條件不好等等問題,想要在這種環境下買房自住,找房階段可能就缺乏專業的帶看及建議,住下來之後的種種不便,恐怕不是一般正常上班族所能忍受的,當然,萬一有一天後悔了想賣房子,同樣也是找不到房仲業者幫你賣房子喔!
此外,另有一種說法是:房仲店家數太多的地方不宜賣房子!特別是一些新興大型重劃區,近年來蓋出了很多的新建案,屋況新、公設多元之外,由於單價及總價門檻也低,吸引很多年輕首購族購屋進住,但是大型重劃區常會掉入筆者常說的「重劃區開發三部曲」,也就是「長草、長房子及長生活機能」三部曲。
新興重劃區房仲家數倍增
然而,年輕人大多是朝九晚五一族,每天都得起早趕晚,加上重劃區生活機能要長齊非一朝一夕可及,很多人住沒兩年、三年受不了諸多的不便,就打起退堂鼓,賣房回到市區買小小宅,或是重回做租屋族,反而創造了重劃區內房屋更多的交易機會,也造就了更多房仲店的生存空間,你不妨回頭看看幾個指標的新興重劃區,數一數房仲家數是不是倍數增加呢!
這些新興重劃區原本土地及新屋供給就很可觀,還有建商先前的餘屋賣壓,加上上述年輕人反悔的賣盤,想要支撐住區域房價平穩就比較難,在此環境及氛圍下,你打退堂鼓想全身而退談何容易呢?房價必然是被砍得「咪咪貓貓」,同時也可能又再次製造下一個後悔的賣方,真正受惠的是居間仲介的房仲業者,買賣方很有可能都是輸家呢,特別是認輸的賣家可能會輸最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