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 當辦公室不再有人辦公事會變怎樣?


行政院宣布疫情警戒降為2級,可是大家可能仍是一頭霧水,這跟五月中旬之前的2級還是不一樣啊!並沒有真正回到過去的生活步調與模式,在疫情之後是不是有些東西再也回不去了?包括原本熟悉的辦公場域。

 

新冠病毒持續以變種之姿延燒世界各地,除了個人生活飽受影響之外,各大小企業也都受到衝擊,最明顯的就是在家辦公(WFH)改變了大家慣行的上班模式,因此在疫後大家是回到原有辦公場域工作?還是就此回不去了?辦公室的需求會不會因此出現大轉折呢?這是最近國內外商用不動產領域高度關注的一個話題。

 

在疫情之下,為避免群聚,避免有人染疫癱瘓整個公司運作,歐美國家有很多企業都已經在家辦公(WFH)超過一整年,台灣地區也有很多上班族WFH近三個月,位於高級地段的A級商辦,在這段期間都是處於「養蚊子」狀態,不復見昔日燈火通明、熙來攘往的景象。

 

不過,最近在解封聲聲喚之下,不少企業主及上班族都在思考是否要再回到辦公室上班,因為這牽涉到是否還需要大面積的辦公空間?過去強調集中上班的企業總部是不是還有實質的需要呢?長期來看辦公室的市場價值會不會也受到挑戰呢?

 

辦公室的市場價值受到挑戰?

 

要回答這些問題,就要先了解企業主老闆及上班族員工的想法。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待員工不管是當資產還是生財工具,員工有沒有工作效率應該是第一考量,因此不管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家上班,只要效率不變甚或是更好,黑貓白貓只要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如果可全部或部分WFH,就能幫老闆省下大筆辦公室的開銷,何樂而不為呢?

 

美國史丹佛商學院最近就有一篇專文(The Pandemic Blew Up the American Office — For Better and Worse),針對這個議題加以探討,該文引用經濟學家Nicholas Bloom對美國3萬名上班族所做的調查顯示,有高達45%的受訪者認為WFH跟疫情之前在辦公室的工作效率是一樣的,更有39%認為工作效率比之前更高,只有16%認為工作效率是比較差,這個調查結果似乎能讓當老闆的放心讓員工維持WFH

 

站在員工的角度,是不是仍然願意在疫後WFH呢?自從WFH這段時間以來,似乎也聽到很多員工抱怨的聲音,如因家人(特別是小孩)的關係無法靜下來工作、居家上班工時變更長、線上會議變多、很難即時得到主管或老闆的支持及回饋等等。

 

儘管有抱怨,多數還是希望WFH

 

但是根據上述同一項調查顯示,有最高的比例31%的受訪者願意維持一周5天在家上班,如果把願意有3天(15%)4天(7%)維持在家上班的比重加總,則是有超過一半的53%,這也顯示疫後維持彈性在家上班獲得最多員工的支持。

 

此外,5月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管理學副教授安東尼•克洛茨 (Anthony Klotz)在《彭博》提出「大辭職潮」(The Great Resignation)一詞之後,瞬時登上熱搜關鍵字,根據他的觀察研究,在這波疫情下,許多人恐怕已經難以再回到過往制式的工作模式,而是希望有更彈性的工作時間和選擇。

 

疫後回不去慣行的上班模式?

 

根據這些研究或觀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疫後資方與勞方似乎都回不去了,回不去過去慣行的上班模式。目前歐美有些大型跨國企業,在解封之後,已出現所謂混合式Hybrid)的彈性在家工作模式。

 

另根據微軟「工作趨勢指數」(Work Trend Index)調查結果,在台灣有66%員工希望在疫情趨緩後,仍能保有遠距工作的選項,並有52%企業領導者傾向於重新設計辦公室空間,以採取混合辦公模式。

 

甚至也有不少上班族經過這場世紀之疫後,重新找尋人生的定位,不願再回到正規的職場上,這些發展中的趨勢對於未來辦公室的需求,恐怕都是負面的,市場上已有一種說法,認為辦公室的租售行情將從此出現拐點。

 

至於台灣商辦市場在解封之後,是不是也會走上這些趨勢線?恐怕還有待觀察,畢竟我們真正被封的時間不長,而且資方當老闆的,是不是能放心的任由員工放牛吃草?還是老闆們還是比較習慣,看著員工在自己眼皮底下工作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