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這一個有點陌生的用詞:「認房不認貸」,這是中國最近祭出的救房市新政策。先前我央行則祭出特定地區第二屋限貸的信用管制,仔細研究一下倒是很像是一種「認貸不認房」的措施,平平是房貸措施,可以拿來救市,也可拿來打炒房呢!
中國之所以會有「認房不認貸」政策出台,就必須回顧其先前在房市熱絡時,很多一線城市為抑制買氣及遏止市場炒作,都實施相當嚴格的「認房又認貸」,只要過去買過房子,即便你已經還清了貸款,再想要購屋都被視為購買第2套房,購屋條件非常嚴苛,讓人自動打消再購屋的念頭。
為挽救危如累卵的房市
然而,現在中國房市可說是風雨飄搖,恒大及碧桂圓這等超級建築集團都頻臨倒閉,各地爛尾樓事件更是此起彼落。為了拯救房市頹勢,及其可能引發的連鎖效應,各大城市於是紛紛放寬購屋貸款的條件,變相的鼓勵民眾多多購屋,「認房不認貸」就是在此大背景之下出現的。儘管剛開始有些市場人士不看好此一機制,但實施的城市之房市買氣確實是有所增長。
在過去,如果借款人或其家庭成員曾經有申請房貸記錄,即便該房產已經賣掉或轉移,他們也不被認為是首購者。在新的「認房不認貸」政策下,即便你過去有過買房貸款記錄,只要當前沒有名下房產,就可以被認為是首購者,讓購房者的資金壓力減小很多。
「認房不認貸」很像首購優惠房貸
事實上,我們央行六月中祭出的第五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也很像之前中國推行的「認房又認貸」政策,基本上都是要打炒房,我央行規定六都+新竹縣市第二戶購屋貸款成數最高七成,新規範並非限制民眾購入第2戶住宅,而是對於第2戶購屋貸款成數加以限制。
第2戶限貸引發業界大反彈
只是此一新規定隔天上路後,引來業界大反彈,央行只好趕緊跳出解釋,先買後賣換屋族可以簽切結書,在一年內,把舊(第一戶)的房屋賣掉,就可不受管制,或是以「配偶名義」來買第二戶房子,也能解套。如此看來,這是不是比較像「認貸不認房」呢!
是「認房不認貸」也好,是「認貸不認房」也好,容或在本身相關細節上會有些不同,但其使用的都是房貸這一項,翻手作雲,覆手為雨,都是各國想要救市或是想要打房,很好運用的政策工具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