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土地標售頻創天價 小心不要成為房市彼得原理的受害者




從去年三月信義聯勤土地天價標售出去之後,台灣房地產市場似乎進入一個好還要更好,高還要更高的循環當中,搶標土地進入「不計代價」的地步,推案坪數也不斷放大,推案價格更是高不驚人誓不休,只是這些建築業者視為理所當然的比馬龍效應,看在小市民眼中可能要有個心理,那就是不要跟著起舞,小心會掉進彼得原理的窘境之中!

從去年三月起,新光人壽以每坪274萬的歷史天價取得信義聯勤土地之後,掀起了國內建商搶地的另一波高潮,到現在這股搶地的風潮仍沒有停歇的跡象,這邊才以每坪平均單價291萬元標得牯嶺街土地,那邊原台汽北站又以每坪高達388萬元高出底價九成標售出去,但當市場驚訝聲還沒結束,日昨長春路國有土地又以高出底價近兩倍售出,除了市場留下好多張瞠目結舌的臉孔之外,地上也多了一些跌破的眼鏡!

究竟國內房地產市場怎麼了?這是很多小市民及學者共同的疑問,是得標業者極度看好未來房市景氣?還是業者們的心理已經進入一種「比馬龍效應」狀態,在過去有效的自我催眠之下,國內房地產業者好像已經進入一種集體自我催眠的狀態。

所謂比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是一種心理作用,當一個人期望一件事能夠成真強烈到一定程度,最後終於美夢成真,也就是心理學上所稱的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例如在家裡父母若每天講自己的孩子笨,則該小孩就真的變笨,來滿足父母潛在的期待。現在國内的建商顯然集體在營造房市景氣還會一直持續下去的期望,所以在公有土地標售時,已經到達一種完全不按市場牌理出牌的地步。

因此我們常可看到建築業大老聲稱這波景氣還有二、三年,並不斷辯解目前的房價還未到頂,與國際大都市比較還是偏低,但這些理由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只是他們不得不以這些外在的言語,來強化自己的信念,並期望這些堅定的信念可以影響未來景氣之結果(不會走到景氣下滑的狀況)。

我們較擔心的是,國內房地產市場在業者一味期待比馬龍效應的同時,購屋民眾可不要跟著起舞,避免跟著市場一起掉進「彼得原理」的風險之中。在管理學上大家都知道,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的基本概念:在一個層級制度中,每一個人總趨向晉陞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


將這個概念套用到國內房地產市場,顯而易見的,近來的高價搶地風,最終將讓土地市場來到一個永遠不可能為市場所接受的價位,房價也可能來到一個沒有人接受得起的價位。所以在看到市場上地價、房價頻創新高之際,民眾應小心不要跟著追高,才不會讓自己成為彼得原理活生生的例子!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