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宜住宅實現居住正義了嗎?

浮洲合宜住宅雖然中籤率只有16%左右,但眾人還是趨之若鶩,希望在都會周邊買到不可能存在的一字頭房子,當然在功勞簿上政府政績又記上一筆,只是在此熱絡景象的背後,大家有沒有想過當初推出合宜住宅的原意?也就是政府一再楬櫫的居住正義真的實現了嗎?

合宜住宅是在居住不正義、在民怨高漲之下的產物,政府希望提供相對低廉的房子,讓經濟較弱勢者在都會周邊買到一個棲身之所,希望以政府的力量達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標,說穿了就是改版的國民住宅,只是這種想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皆歡顏的思維,真的就是居住正義嗎?恐怕還有很多商榷的空間。

其一,是數量的問題,在總統大選前後,政府放出來的訊息真的是一副要廣建合宜住宅的樣子,等內政部新部長李鴻源一上台,卻是說合宜住宅僅此兩處,以後不會再有了,因此浮洲及林口兩處合宜住宅加總起來還不到九千戶,尚不足目前符合資格並登記申請家庭(約2.5萬戶)的一半,因此到時抽到合宜住宅的人享有居住正義,沒抽到的人還是無居住正義可言,而且是多數的人抽不到,這何來居住正義呢!

其二,是價格的問題,浮洲合宜住宅每坪19.5萬,林口合宜住宅每坪15萬,跟周遭的房價比起來確實是相對便宜,因此有人戲稱抽到合宜住宅跟中樂透一樣,將來有很大價差可以賺,這是不是又製造出另一層的社會不正義,政府規劃之初似乎只想把政策大餅推出,根本沒有完整縝密的思考這類問題,政府只是簡單的用五年及十年「綁約」的方式限制民眾轉售,但約滿後民眾要賣掉,政府是管不到的,五年及十年後轉手一定有價差可賺,這只是製造另一層的居住不正義而已。


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賣斷產權,也就是社會住宅「只租不售」的模式。若政府要讓民眾取得完整的產權,也可以約定將來賣出時要用原價或是市價打折的方式賣回給政府,政府可以再以低於市價的方式賣給符合資格的民眾,這樣才是符合居住正義的原則。

其三,是人頭戶的問題,從過去的國宅到專案住宅,到處都是人頭戶幢幢,市場都知道,只有主管機關不知道,這些不該來買合宜住宅的人,卻排擠了真正有需求又符合條件的人,這居住正義又是何在呢!

其四,籌不出自備款買合宜住宅的人,還是等不到居住正義。要買合宜住宅除了要符合無自有住宅、家庭成員及收入等等條件限制之外,更重要的還要有上百萬元的自備款,這對真正弱勢無家可歸的民眾而言,想要擁有一個家又是多麼遙遠的距離啊。

合宜住宅名字很合宜,「幸福站」人人想進站,但現在看來只是短視政策之下的「權宜住宅」,是不可能讓天下寒士皆歡顏的,此時不禁讓人想起潘美辰的歌(http://www.youtube.com/watch?v=qOOMTw3hGU4&feature=share):

「誰不會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沒有它,
臉上流著眼淚,只能自己輕輕擦!
我好羡慕他,受傷後可以回家,
而我只能孤單的、孤單的尋找我的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