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殼蝸牛面臨最大的問題不是高房價


無殼蝸牛運動25周年了,在房價持續高漲的情況下,今年無殼蝸牛的造勢活動格外引起社會的矚目,站在運動本身之立場,抗議高房價絕對是主要訴求,但是站在無殼蝸牛的立場來看,高房價並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就業機會、薪資所得才是關鍵!

25年前由時任老師無殼的李幸長發起了無殼蝸牛運動,抗議當年的高房價,當年數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更是震驚執政高層,但是當年轟轟烈烈的運動,後來隨著台灣房市失落了10年,無殼蝸牛運動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唯一留下延續此一「香火」的就剩崔媽媽基金會了。

即使2003年以來國內房市持續復甦、房價持續上漲,無殼蝸牛還是沒有「甦醒」的跡象,五年前無殼蝸牛運動滿20周年,在媒體上甚至都占不到一丁點的版面,去年也差不多,是無殼蝸牛不存在了嗎?還是全民都投入了有殼蝸牛運動?還是大家對這一議題麻痺了?

無殼蝸牛號召104日夜宿仁愛路

今年雖是無殼蝸牛運動25周年,但因為碰上房價仍然持續創新高、政府有意推動不動產稅制改革以及年底的七合一大選等因緣際會,才會讓此一冬眠多年的「蝸牛」,再度讓大家注意到,相信104日夜宿仁愛路帝寶前的號召一定會引起廣大的迴響,再度攻占各大媒體的版面。

這次無殼蝸牛運動25周年在行動上轉化為巢運」:無殼蝸牛全面進化,好像是無殼蝸牛運動的進階版,但基調上還是以爭取居住權利為重點,目標還是希望人人都能有殼,人人都能有,在這同時也提出了「居住人權入憲」、「改革房產稅制」、「檢討公地法令」、「廣建社會住宅」、「擴大租屋市場、租專法」等五大訴求。

姑且不論這些訴求是否陳義過高、老生常談或是了無新意,換個角度擺脫運動的色彩,從無殼蝸f牛的需求來看,根本上是追求有一個溫暖的家,在這個命題上又可分為幾個層次來看。

第一層次最弱勢:完全買不起房之租屋需求

雖然在高住宅自有率之下,台灣的租屋需求相對是較弱的,但也因為這個原因,租屋族在台灣一直是個弱勢團體,一來法律對租屋族沒有特別的保障,二來租屋市場對租屋族也不友善。所以在五大訴求中擴大租屋市場、租屋專法是有其正當性及急迫性,政府也該正面回應,何況歐美國家對於租屋市場的相關管理及法規已經非常完善,不可再找理由迴避。

事實上,在租屋行情上台灣是世界數一數二低,這層面來講是租屋族的天堂,但某種層度租金太低也降低了房東對房客經營的誘因,這些看似瑣碎的市場問題,除了立法改善之外,還有待全民觀念的改變,才能營造友善、健康的租屋市場。

第二層次中低階層:有自備款但跨不過購屋門檻

這就是近幾年大家在談的高房價、高民怨的問題核心,希望房價不要再漲,最好是房價可以回跌到合理水準,這也是無殼蝸牛努力25年來希望達到的理想與目標。若以買得起房屋的角度來看,台灣房價並沒有高到讓人完全買不起的地步,所以說無殼蝸牛的問題並不全然是高房價。

以內政部發布的房價所得比來看就很清楚,雙北市要10幾年不吃不喝才買得起一間房子,確實是高得嚇人,台北市更一度高居世界最難購屋城市之首。不過在台灣頭基隆、台灣尾屏東,這兩個縣市的房價所得比都在5倍以下,不吃不喝5年不到就可買下一戶房子,這是國際公認、學者也認同的合理房價水準(房價所得比在5倍以下),問題是你願不願意到台灣頭台灣尾買房子,關鍵就在就業機會囉!

其實,在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這幾個直轄市當中所謂的蛋白區,隨便都可買到環境與屋況不差300~400萬低總價的房子,問題還是你在這些城市當中有沒有安身立命的穩定工作!

第三層次中產以上階層:房價過高還是薪資太低

確實在高房價時代,擁有穩定工作也非常拼命工作的民眾,都還有買不起房子或是換不起房子的困境,特別是中產階級如果都有這樣的感嘆,那就是兩個面向的問題,房價過高或是薪資太低。

首先,這層次的房價過高問題,跟無殼蝸牛是不相干,或可說是兩個全然不同的世界,房價即使跌兩成、三成,甚至是腰斬,無殼蝸牛還是租不起、買不起,所以夜宿仁愛路帝寶也改變不了這個現實,只是製造新聞話題而已。

再者,薪資太低或許才是民眾對於高房價高度反感的原因吧!台灣整體薪資水準倒退到16年之前的水準,相較於房價地價大幅上漲,民眾的相對剝奪感與無力感,才是這次無殼蝸牛再度捲土重來的背後主因吧!

25年來無殼蝸牛運動是成功是失敗當然也不能從房價是否下跌來評斷,不論是個人或政府只要能夠好好去爭取去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讓自己及整體的薪資水準都可以提升,高房價或是無殼的問題就都可以迎刃而解,無殼蝸牛之父李幸長本身就是個最好最鮮明的例子,25年來他不僅脫離無殼蝸牛一族,也幫助很多人成就有殼之夢。

所以期待這次巢運無殼蝸牛全面進化,應該進化的是朝更有建設性的來引導此一社會運動,期待未來幾年後不再有無殼蝸牛運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