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讓年輕人不敢生養孩子嗎? 錯.....




台灣少子化問題非常嚴重有人會將矛頭指向高房價,近年來房價高漲讓年輕人無意願、無能力生養小孩,形成一幅要房子沒孩子的奇特景象。但若是從個別縣市之房價負擔能力與出生率來比較,卻又發現天龍國台北市房價與房價所得比全國最高,但是其出生率卻遠遠比房價負擔最輕的嘉義縣還高出許多,你說奇怪不奇怪?


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到底有嚴重,從台北市老松國小學生數的消長就可見一斑,老松國小曾經是全世界學生數最多的學校,一度創下11110人在校就讀的紀錄,但到去(2017)年全校只剩下458名學生,只剩下不到5%,為什麼學生數有如此劇烈的變化,因為年輕人不願、不想生養小孩,可怕的是這不是天龍國台北市獨有的問題,近年來全台各小學都面臨必須減班的問題,甚至已有很多併校的情況出現。


明年死亡人數就可能大於出生人數


另外,根據內政部戶政司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16月我國出生人數89830人,死亡人數89813人,出生人數只比死亡人數多17人,六都當中台南市和高雄市的死亡人數已大於出生人數。學者預估最快明年我國死亡人數就可能大於出生人數,出現人口數增減的真正死亡交叉現象,比國發會預估的人口衰減年度還提早幾年到來。


面對如此嚴峻的人口斷崖問題為了挽救少子化「國安問題」,日前行政院會通過「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擴大育兒津貼並公布○至二歲送「準公共化」保母或私立托嬰中心,家長也可獲托育補助


行政院的作為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不過,在此同時,網路上倒是有很多人在討論高房價是造成少子化的罪魁禍首,是造成年輕人不敢生養小孩的原因,不論是無殼蝸牛的租金支出,或是購屋之房貸負擔都隨房價上漲而增加,在財務壓力之下,讓最適生產的年輕人都「痛不欲生」,網路上有志一同,都建議政府若真想要挽救少子化,就該有效的讓房價回落到合理水準。


高房價是造成少子化的罪魁禍首?


內政部委託住宅學會的相關研究顯示,高房價負擔確實與少子化有某種關連性,不過,我們若單純從個別縣市房價負擔率(房價所得比)、房貸支出與出生率來比較,卻又出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那就是房價越高,購屋負擔越沉重的地方,生育率也相對越高,反而是房價越低,購屋負擔越輕鬆的地方,生育率也相對越低。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在全國各縣市當中,以出生率「每千人當中的新生人口數」來看,桃園市有10.77最高,也就是說每千人中有10.77個新生兒出生,其次是彰化縣與澎湖縣,也都有10個以上的出生率,但是這三個縣市房價所得比都是在7.28~8.79倍之間,比全國平均值9.46倍還低,只能算是中下房價負擔水準。


就大家所知台北市房價全國最高,房價所得比去年第四季仍接近15倍,房貸負擔率更是高達61.52%,但是台北市去年出生率卻維持在9.31相對高的水準,與房價所得比位居末段班的嘉義縣比較起來,還遠遠多出3.85個新生嬰兒。


新北市去年房價所得比雖也是偏高達12.7倍,房貸負擔率也是超過五成達52.19%,但是去年出生率還有7.94都比低房價區的南二都台南高雄還高。


合理房價縣市 出生率排名敬陪末座


相對的,嘉義縣、屏東與基隆房價所得比都在6倍以下,是符合國際標準合理房價負擔的縣市,房貸負擔率更都偏低在24%以下,但這三縣市的出生率卻是排名全國最後三名。這幾個縣市很顯然的不是高房價造成了少子化,是有其他因素。


顯然的,高房價某種程度會影響民眾生養小孩的意願與能力,或許也可以解讀說,高房價是年輕人不敢生養孩子的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唯一的因素,政府要全盤了解,幫助年輕人解決就業、低薪等問題,公共托育、養育等與住居問題,反而是較其次的。


事實上,少子化背後有很多因素,而且可能是非常錯綜複雜的,如果不能好好加以釐清,如果不能對症下藥,行政院開再多的藥方,恐怕還是解決不了少子化的沉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