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版「讓他三尺又何妨」情節



逢甲夜市商圈是國內外知名的觀光消費聖地,最近傳出逢甲大學願意無償提供校地,拓寬文華路,不禁讓人想起清朝大學士張英的家書:「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這在國內各地商圈頻傳知名店家熄燈打烊之際,是不是讓人有特別省思之處?


最近看到一則地方新聞感慨頗深,新聞是說,為確保商圈環境安全,減少災害發生時對攤商與民眾的危害,逢甲大學已經董事會同意,要無償提供部分校地,供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華路拓寬,預計812日完工,未來將提供民眾更舒適、更安全的環境。


逛過逢甲夜市的人大概都知道,逢甲夜市商圈主要是指文華路、福星路與逢甲路所圍成的商家與攤商,根據逢甲大學統計行銷研究小組最近公布的調查結果,逢甲商圈2018年人潮量仍高達1,091萬人次,造訪人次也是受到觀光客群結構改變及百貨商圈崛起等因素的衝擊,這跟全國很多傳統商圈近一年來的際遇是一樣的,但仍是中台灣最受歡迎的夜市型商圈。


自掃門前雪 vs. 土地4億元


擁擠的人潮與狹小的道路巷弄,基本上還是不利於逢甲商圈的發展,更嚴重會影響到消防救災,逢甲大學與逢甲商圈雖還有一牆之隔,卻沒選擇自私的自掃門前雪,決定無償提供文華路旁校地供市政府進行道路拓寬,逢甲無償提供出來的土地約363坪,市價大約4億多元,逢甲如此義舉,已在地方傳為美談。


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可能很快的聯想到清朝大學士張英的一個小故事。張英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士,有一天他收到一封家書,說家人重修宅邸時,與鄰居吳家起了爭執,雙方為了一道牆的土地爭執不下,希望張英能運用他在京師的影響力,擺平並贏得這場官司。


「六尺巷」佳話流傳至今


但張英卻只短短回了一段詩文說:「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最後結果是雙方各讓出三尺地,於是就在當地留下一條有名的「六尺巷」,此一佳話也流傳至今。


反觀近來國內各地商圈紛紛傳出,房東漲租逼走商家,甚或是店家坑殺遊客等情事,貪圖近利也好,殺雞取卵也好,在在都不利於商圈的發展與生存,如果相關從業人員及房東們,能再次咀嚼張英上述的那一段詩文,再看看逢甲大學的這一項舉動,若都能有「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心胸,商圈或店面市場或許就不會有如此衰敗的景象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