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年期間L報報導信義區超豪宅「陶朱隱園」封盤不賣了,E報跟進說完工近3年的「陶」案至今僅賣出一戶,而且是市場所謂的自家人賣給自家人的手法,總價高達18億元,單價估計在每坪600~800萬元之間,「陶」案原本就具有十足的話題性,如今傳出封盤消息,電視媒體當然是一窩蜂的跟進囉!
彼得原理拿到房市來用沒違和感
雖然這個原理通常是運用在人及組織上面,但若是把它拿到房地產市場上來用,似乎也沒有一點的違和感,特別是拿來套用在目前「陶」案的處境上面更顯恰如其分。
「陶」案業者砸下了大把金錢要蓋出一棟頂級超豪宅,同時強調她是一棟「藝術品」,不是一般「商品房」,是「藝術品」就是無價的囉,但是一個無價之寶要如何讓市場認同呢?更重要是要讓業者能夠獲利了結!
這就是個大問題,也是個大難題,因此大家不時可看到業者在媒體上創造話題,逼不得已還要自行「創價」,連過去有些豪宅建案慣用的定錨效應手法都使出來,但市場反應還是無聲無息,難道台灣真的沒有一出手就能拿出18億元的大富豪嗎?當然不是,看來該建案是碰上了「彼得原理」在發酵,此效應反應在以下3個方面。
麻花捲造型 壓迫感非常強烈
奇特外觀帶來風水疑慮
再者,就是這個奇特外觀帶來的風水疑慮囉,有錢人買屋自住,是非常注重居家風水的(當招待所可能就另當別論),更別說如此超豪宅等級的產品,10~20億一砸下去,萬一真的就卡在風水問題上,要自住也不是,要想解套,也無步,高總價本身原就很難下車,更可能因其風水瑕疵,重者無法解套,輕者慘遭關刀式砍價。
挑戰實價登錄天價行情
最後,當然就是價格問題了,房市當中有句亙古不變的名言:「沒有賣不掉的房子,只有賣不掉的價格」,「陶」案單價超過600萬,上看800萬,是目前全台官方實價登錄最高單價299萬元的一倍之多,單一戶房子要價高達18億元,更抵得過中南部單一建案的總銷金額。
定錨企圖被「蓋牌」
當然,在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任何商品要自抬身價想要賣個天價,只要有人埋單,像香港豪宅賣到一坪上千萬元,任何人都沒有置喙的餘地,最怕是曲高和寡,碰上了「彼得」就更慘了,現在網路上就有很多網友、酸民在幫「陶」案算命,真可說是創意無限呢!
最後,我並不想幫「陶」案算命,我也不會算命,倒想讓大家也發揮一下創意,若手頭真有18億元,不買「陶朱隱園」,你可以買什麼?你會買什麼?
最近媒體披露周董花了3億元買信義聯勤豪宅一戶送老婆大人,若是有18億元,可以讓周董買6戶豪宅送老婆。記得2019年信義房屋公告,砸入9.8 億元購買馬來西亞沙巴環灘島201.6公頃土地(約合61萬坪),大約等於是環灘島半個島的面積,擬跨入觀光旅遊業。如此看來,18億元約當可買下整個島當島主。所以手握18億元,你會買一戶號稱藝術品的「陶朱隱園」?還是會做其他的選擇呢?
註:本文首刊今周刊官網:台灣富豪不是出不起,而是不想買!一戶18億賣不掉,有錢人不買「陶朱隱園」的3個原因 - 今周刊 (businesstoday.com.tw)
留言